滑笏溪流曲抱村,游丝白日静秋原。
村翁不识銮舆过,跣足科头倚荜门。

【注释】

郊行 其三:诗题,是作者自注。郊行,指游山赏景的旅行。其一、其二见《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五。

曲抱村:溪流弯曲地环抱着村落。

游丝白日静秋原:飘荡在空中的游丝和白日一样平静而宁静的秋天的原野。

科头:古代的一种衣着方式,不戴冠帽,露出头发。此指赤脚。荜门:柴门,草门。

【赏析】

此篇与上两首一样,以写景为主。诗人在旅途中,看到“滑笏溪流”环绕着村庄,看到“游丝”像“白日”一般平静静穆,在秋天的原野上缓缓飘动,更增添了一种空寂的美感。但诗人并没有陶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之中,而是继续前行,看到了赤脚的村翁倚靠在“筚门”之上。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百姓的淳朴,也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注。

从结构来看,本篇与前两首一样,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中间插入议论或叙事,最后再以抒情收尾。

全诗以写景为主。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前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滑笏溪流曲抱村,游丝白日静秋原”的田园风光图,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村翁不识銮舆(帝王的车驾)过村的情景,抒发了他对百姓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滑笏溪流曲抱村,游丝白日静秋原”的田园风光图,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村翁不识銮舆过村的情景,抒发了他对百姓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写法,使诗歌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