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径喜秋晴,携筇步屧行。
江淹如拟古,兴在谢宣城。

【注释】

林径:竹林小径。筇(qióng):一种手把的竹器,用以拄着行走。

屧(xī):木屐。谢宣城:南朝诗人谢朓的别号,这里借指谢朓。

【赏析】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十三林径携筇》是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所作咏物诗。此诗前两句写秋晴时林间的小径,后两句写自己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清旷,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首句“林径喜秋晴”点明题旨,即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林径”二字表明这是在竹林之中的小路上漫步;“秋晴”二字表明这是在秋季晴朗的日子里。

次句“携筇步屧行”写诗人携带筇竹杖,踏着木屐走路的情景。筇,是一种可以供人扶行的竹枝,也泛指筇竹杖。屧,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筇、屧都是用来代步的工具,这里用来代指人。

第三句“江淹如拟古”化用南朝梁元帝萧绎《采莲赋》中“淹若江皋之练”的句子,意谓诗人的心情就像江淹所写的那样,像古人一样喜欢古代的题材。这句中的“如”字,是比拟的意思,表示像……一样。

末句“兴在谢宣城”化用南朝宋谢脁《王文宪集序》:“宣城为谢,禀性灵异。”(《宋书·谢脁传》)意思是说,自己的兴致正如同谢朓一样,都寄托在古代的题材上。这一句中“兴”,是指兴趣或情致,“谢宣城”指的是谢朓,谢朓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所以这里用他来比喻作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古人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之意。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清旷,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