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树不成林,无风自静深。
飞流闲作响,谱入伯牙琴。

【注释】

树杪:树梢。

伯牙琴:《列子·汤问》中说,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然伯牙所奏之琴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已死,伯牙以为世无可与共鼓琴者。后遂以“伯牙”为知音的别称。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山水画,画面是山涧飞瀑,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胸臆,表达出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疏树不成林”,用笔极轻,却有画龙点睛之功。“不成林”说明树木稀少,而稀疏的树木在风的吹拂下也显得十分幽静,这就给人以一种空灵飘渺的感觉,为下文的描绘打下基础。“无风自静深”,这是实写,但实中有虚,虚实相融,使画面更加富有内涵。

二句“飞流闲作响”,是实写瀑布的声音,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瀑布声。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瀑布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态,使人产生联想,似乎听到水声在轻轻地叹息或吟咏。“闲”字,既表明声音细微悠长,又表明它并不张扬,不张扬则更显幽静。“谱入伯牙琴”,是虚写,也是实写,因为伯牙能听懂鸟儿的鸣叫声,所以这里的水声也可以理解为“鸟语”。这一比喻非常生动形象,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简洁洗练,意境深远含蓄,富有哲理,堪称妙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