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洞庭波,拿舟风月多。
不知兀坐者,所寄得于何。
【注释】
1.董邦达:唐代著名画家。山水十六幅,是其作品。
2.澄江泛艇:指在清波中泛舟。泛:泛船。艇:小船。
3.叶下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4.拿舟风月多:指在船上看风景,欣赏月色。拿舟,即撑船。
5.兀坐者:指长时间坐在那里的人。兀坐,独自静坐。
6.所寄得于何:指的是寄托在哪里。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通过对董邦达的《山水十六幅》中第五幅《澄江泛艇图》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以“澄江泛艇”为题,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叶下洞庭波”,写洞庭湖上的景象,洞庭湖水波荡漾,叶子在湖面上漂浮着。这句诗通过对洞庭湖上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次句“拿舟风月多”,写乘船观赏景色时的情景。风轻轻地吹动着树叶,月亮在水中闪烁,景色美丽动人。这句诗通过对风月之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
接着“不知兀坐者,所寄得于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独自静坐之人的好奇与疑问。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是在湖上还是山林之中?通过这样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董邦达山水十六幅中的第五幅《澄江泛艇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