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及一峰,足占无边秀。
何须论尺绢,盘礴劳结搆。

【注释】

题:题目。董邦达:名不详,生平事迹失考。山水:即“山水画”。十六幅:一图十六景。

其六:指此首诗。虚亭秀色:虚亭,指亭子。秀色,指山峰。

【赏析】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 其六 虚亭秀色》,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亭和山,后两句议论。

第一句说,一亭及一峰,足占无边秀。意思是,一亭与一峰,足以占据无边秀丽的景色。

第二句说,何须论尺绢,盘礴劳结搆。意思是,何必用尺绢去衡量,盘踞着劳动结构。这里说,只要在亭上观赏,就能领略无边秀丽的景色;不必到外面去欣赏,也不必用尺绢来衡量。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赞美之情,也流露出自己胸襟开阔、不斤斤于名利的豪放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