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莫如石,颇与仙人类。
设云仙似石,冠履殊倒置。

【题解】《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是明初著名画家、诗人唐寅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写仙人。

【注释】①三十六峰:指黄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三十六座奇峰。②石:此处泛指坚硬的山石。③颇:很,相当。④冠:戴,引申为装饰。⑤倒置:颠倒。⑥无:通“毋”,不要。⑦犹:还。⑧相:相互。⑨何:为什么。⑩莫如:不如。

【译文】石头无知,不能理解它,但它与仙人们相似。假如说云彩像山石的话,那么,仙人们就是戴着或履着山石的人了。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黄山三十六峰”中一座山峰的咏赞。

首句“无知莫如石”,是诗人的主观想象,意谓“石头无知”,没有知觉。但紧接着,又用反问的语气说它“能知”。因为,石头虽无知,却能与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之情。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石头与人的相似之处。

次句“颇与仙人类”,“颇”即“很”,表示程度之深,说明石头与神仙们的形貌特征十分相似。这里,诗人把石头与神仙们并列在一起,从外形上加以比较,进一步突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三四两句,诗人进一步从神韵上来描写石头与神仙们的相似之处:“设云仙似石,冠履殊倒置。”意思是说,如果天上的神仙都像这石头那样坚硬,那他们头上顶着的帽子和脚下踩着的鞋子就该被颠到了。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补充,以形象化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石头与神仙们的相似之处。

这首诗是诗人对大自然中一块石头的描绘,而诗人通过这块石头,又联想到了天上的神仙们,进而写出了他们对石头的赞叹之情。诗人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