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空千里近,楼迥一窗虚。
坐久尘氛远,旷怀寄太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诗中重要词语的提示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如本题中的“遐瞩楼”,是全诗的标题。
其一:
宇空千里近/,
楼迥一窗虚(窗:窗户)。
坐久尘氛远/,
旷怀寄太初。
【注释】
①“宇”通“屋”;②“遐瞩楼”指作者的居处;③“窗”指窗扉、门扇;④“遐瞩”意为遥望、眺望。⑤“近”指近观、俯视。⑥“尘氛”指尘俗、世俗之气;⑦“太初”指远古时代。
【赏析】
首句写远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放眼望去,那遥远的天空仿佛与大地相连,天地之间没有一点儿间隔。“万里”即形容空间之广远。次句写近景。诗人又从楼上向下看,那小小的窗户仿佛在广阔的空间里显得那样微小。一个“迥”字,突出了楼高而小的特点,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四句写诗人凭栏而眺,心旷神怡,把目光投向远古时代,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尘氛远”既点出了诗人身处高处俯瞰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心态。“旷怀”一词,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志趣高远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诗人把视线收回来,回到眼前。诗人面对浩渺的空间,不禁想起了《楚辞·天问》中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达了对宇宙生成问题的困惑之情。“寄太初”则表明诗人要探寻宇宙生成的奥秘,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这首七绝写得很有气势。开头两句,写远景,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高瞻远瞩。后两句写近景,表现诗人的心旷神怡。结尾两句抒发诗人探究宇宙生成之谜的豪情壮志。此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