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萧森翠影韬,间间斗局见方袍。
六波罗蜜无争义,八不还中有死鏖。
此胜彼输齐放下,怡情适性且相遨。
依稀莲社为清会,背立之人定姓陶。
【注释】
名画荟珍: 指收藏的书画精品。
其七: 是马远作品“竹林僧奕图”的第7幅。
万玉萧森翠影韬: 形容画中竹林茂密,一片萧索,竹叶翠绿,隐入深林不见。
间间斗局见方袍: 指画面上竹林中的僧人正在下棋。
六波罗蜜无争义: 六波罗蜜是佛教语,指佛所证得的六种究竟果位,即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大乘、如来乘和正等正觉乘。此指画中的僧人已经证得其中一种或几种。
八不还中有死鏖: 指画中僧人正在激战。八不还者,即《法华经》中所说的“八难”,指世间八苦:生老病死等八种苦难。有死鏖者,指与生死搏斗的僧人。
此胜彼输齐放下: 意思是说,你胜过我,我输给你,都要放下争斗,互相谦让。
怡情适性且相遨: 指心情愉悦,性情舒畅,互相游玩。
依稀莲社为清会,背立之人定姓陶: 意思是说,隐约可见的荷花盛开在池塘中央,像是在聚会,而那个背对观众站着的人,一定是姓陶的画家。因为《水浒传》里有个名叫陶宗仪的人物,擅长绘画。
赏析:
马远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尤以写山水著称。这幅《竹林僧奕图》,表现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林景象,构图紧凑,笔法简练,意境高远。画中山石树木,线条流畅有力;人物服饰勾勒细腻准确。整幅画面给人以清丽淡雅之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追求“逸笔草草,意存笔先”的艺术风格。
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画的主题展开描述。前两句描写竹林茂密,翠影掩映,间或露出斗形棋盘,表现了竹林中僧人下棋的场景;第三句则通过六波罗蜜(即六度)和八不还(即八难)这两个佛教术语来形容僧人的境界;第四句则描绘出一幅僧人与死神搏斗的场景,既显示了他们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又表现了他们坚毅的性格特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画面的具体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祥和的画面之中,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