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栏干侧老松阴,知已相于惬静寻。
倚石不妨奇似貌,剥蕉毕竟觅无心。
忘形何必轻簪组,阅世依然论古今。
却笑阮嵇邻放荡,一时沉醉竹林深。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曲栏干侧老松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曲栏边有一棵老松树的阴影。
- “知已相于惬静寻”:表达了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找知音和理解的愉悦。
- “倚石不妨奇似貌”:意味着可以依靠或模仿石头的形状,不必拘泥于真实的形状。
- “剥蕉毕竟觅无心”:表示在剥开蕉皮的过程中,寻找到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
- “忘形何必轻簪组”:形容在忘却外表形式的时候,不需要过分在意衣着饰品。
- “阅世依然论古今”:指经历了世事的变化,仍然能够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
- “却笑阮嵇邻放荡,一时沉醉竹林深”:以阮籍和嵇康为例,嘲笑他们的行为是放纵不羁,同时暗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可能在竹林深处沉醉过。
关键词注释:
- 曲栏干:曲折的栏杆。
- 老松阴:指老松树下的阴影。
- 知已:知己。
- 相于:在这里可能是指相互之间的契合或者理解。
- 倚石:靠在石头上。
- 剥蕉:剥开香蕉皮的动作。
- 无心: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无心插柳柳成荫。
- 簪组:古代女子发髻上的一种装饰物。
- 阅世:经历过世事变化。
- 阮嵇: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阮籍和嵇康。
- 竹林深:古代文人墨客常游赏之地,此处可能暗指某种意境或场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麟《文会图》中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艺术之境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领悟和表达。通过对比“倚石”与“剥蕉”、“忘形”与“阅世”、“轻簪组”与“阮嵇”、“倚石”与“剥蕉”等动作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与真我的理念。诗中的“阮嵇邻放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个性解放的追求,也反映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向往。整体上,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巧妙地将个人感悟与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