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根太朴玉金奢,斟酌秾纤伴净嘉。
贞素浑然存地干,指挥那拟落天花。
箨冠赐共齐梁代,麈尾制同王谢家。
首曲中钩身合度,求信尺蠖义何差。
【注释】
竹如意:即指以竹子为材料的如意,是一种古代的玩赏物。
木根太朴玉金奢(奢:华丽): 树木的根是太朴实的,玉石和黄金都是贵重的,但与树木相比都显得奢侈。
斟酌秾纤伴净嘉:斟酌、秾纤(繁体字“秾”):比喻事物之间的轻重、长短等差异。比喻事物之间相互映衬。清纯、洁净美好。
贞素浑然存地干: 贞素:纯洁质朴。浑然:完全的样子。存:存在。地干:大地,这里指大地。指纯洁质朴的事物完全存在。
指挥那拟落天花:指挥:指挥调度,这里指指挥。那拟:好像。落:落下。天花:天上的花,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指美好的事物好像从上天掉下来一样。
箨冠赐共齐梁代:箨冠:用竹皮制成的帽子。齐粱:南朝宋时齐王刘休范和南梁时梁武帝萧衍两个朝代。这里指这两个朝代。
麈尾制同王谢家:麈尾:用牛尾做的扇子。王谢: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两家,这里泛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是说,用牛尾巴做成扇子的制式跟王导、谢安两家一样。
首曲中钩身合度:首句:头一句。中钩:正中,符合要求。合度:合适。指诗的开头与结尾都很恰当。
求信尺蠖义何差:求信:寻求诚信。尺蠖(huò):一种爬行动物,两足向前,形如人跪,故亦称“屈申”。比喻做事要讲信用,不能失信于人。义何差:哪里有什么差错?差:差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如意为题,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看法。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感悟。
首联“竹如意,木根太朴玉金奢”,起笔就写出了竹如意的本质特征——质朴自然。这里的“竹如意”指的是以竹子为材料的吉祥之物,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顺利。而“木根太朴玉金奢”则是形容竹如意的材质之美——质地纯净,色泽高雅。这里的“玉金奢”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竹子的质地并不奢华,只是用来形容竹如意的美丽与珍贵。
颔联“斟酌秾纤伴净嘉,贞素浑然存地干”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如意的形象与品质。这里的“斟酌”是指竹如意的制作工艺精细,能够体现出匠人的技艺;“秾纤”则是指竹如意的形状优美,既有粗犷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净嘉”则是指竹如意给人的感觉清新脱俗,让人感到宁静愉悦。而“贞素浑然存地干”则是形容竹如意的特质——纯洁质朴且坚韧不拔。这里的“贞素”指的是竹如意的气质高雅,不媚俗;“浑然”则是指竹如意的整体形象和谐统一,没有杂乱无章的痕迹。而“存地干”则是指竹如意的质地坚硬,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颈联“指挥那拟落天花,箨冠赐共齐梁代”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如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的“指挥那拟落天花”是形容竹如意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同指挥着天地之间的万物一般;“箨冠赐共齐梁代”则是形容竹如意的尊贵地位与历史渊源。这里的“箨冠”指的是竹如意的外形独特,像是一顶戴在头上的帽子;“齐梁代”则是指竹如意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朝的齐王刘休范和梁武帝萧衍两个朝代。
尾联“麈尾制同王谢家,首曲中钩身合度”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如意的品质与价值。这里的“麈尾制同王谢家”是形容竹如意的制作工艺精美,如同古代达官贵人所使用的物品一般;“首曲中钩身合度”则是形容竹如意的设计巧妙,如同一首优美的曲子一般,既符合音律又符合审美。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高度赞扬,意味着自己的作品也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如意的咏叹,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融入其中,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