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笑相如逢汉武,更非张说谀唐明。
却因瞻彼岩岩象,便以畅兹坦坦情。
或马或舆遵栈路,宜诗宜画入仙京。
齐州九点烟中辨,益切忧怀保泰平。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可能是唐代诗人所作。
诗句注释:
- 欲笑相如逢汉武:想笑的是司马相如遇见了汉武帝。
- 更非张说谀唐明:更不是张说阿谀奉承唐明皇。
- 却因瞻彼岩岩象:却是因为看到了那座巍峨的泰山。
- 便以畅兹坦坦情:于是表达出自己的坦荡情感。
- 或马或舆遵栈路:有的人骑着马走,有的坐着车沿着山路前行。
- 宜诗宜画入仙京:适合吟诗绘画的地方是仙境般的京城。
- 齐州九点烟中辨:在齐国境内有九座山峰像是烟雾一般。
- 益切忧怀保泰平:更加深切地忧虑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译文:
想要像司马相如那样笑傲汉朝的帝王,但并不是张说那样阿谀奉承唐玄宗。只是因为站在泰山上,看到了那巍峨壮观的景象,就感到心情豁达、畅快。有的人骑着马车,有的人乘坐着车子沿着山路行进。这里的风景如同仙境,适宜作诗作画。齐国境内有九座山峰,宛如烟雾般缭绕。我更加担忧国家的安危,保护着国家的太平稳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泰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的对比(司马相如和张说),以及自己登山所见的景物,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中所提到的“泰山”不仅是中国五岳之一,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诗人以此自比,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心。此外,诗中的“齐州九点烟中辨”等意象,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