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跨越来山对横,小长桥正好春晴。
翠銮自有上公奉,白鹿犹传太守行。
堪悦目虽二月景,最牵怀是万民情。
肩摩踵接宁嫌闹,但虑塍田误尔耕。

【注释】:

行春桥:地名。在今安徽歙县。

溪跨越来山对横,小长桥正好春晴。

小长桥:即“行春亭”。位于今安徽歙县境内的桃花潭畔。

翠銮:皇帝的车驾。上公:指皇帝。奉:侍奉。 白鹿:指唐玄宗李隆基。相传李白曾作《清平调》三章献之,其中一首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句,后被传为玉环(杨贵妃)的代称。太守:指李白。行:行走。

堪悦目虽二月景,最牵怀是万民情。

悦目:令人愉快。二月:农历二月,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

牵怀:牵挂忧虑。万民之情:百姓的意愿。

肩摩踵接宁嫌闹,但虑塍田误尔耕。

肩摩踵接:形容人多拥挤。宁嫌闹:宁愿人少些也不愿太拥挤。

塍(chéng)田:田间的小径。尔:你(这里指诗人自己)。耕:耕作。

赏析:此诗作于唐天宝四年(745)三月至五月间,李白从宣城返回东吴途中所作。诗中以春天的景色和农事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于国事、民生的关心和忧虑。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写诗人过行春桥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描写行春桥横跨山涧,小桥正建在春日晴朗之时;次句写行春桥上有鸾舆,有白鹿,暗示了天子驾临,而白鹿则是对唐玄宗的怀念;三、四句写出桥头春色之美,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后四句写诗人在桥上的所思所忧。首句写春光明媚,但美景之中更让人牵挂的是百姓的生活;次句写诗人担心桥上车马过多会妨碍耕种;末二句写诗人担忧桥下的田野会被踩坏。全诗构思精巧,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译文】

溪流绕过山峰迎面横来,小木桥恰好在春晴天气中。

翠銮自有皇上侍奉,白鹿犹传太守行走。

令人愉悦的是虽然二月风光,最让人牵挂的是百姓心愿。

肩碰脚踩不嫌喧闹,只是担心耕地时被踩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