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舟先至候河干,此日登舟暂解鞍。
问俗省风胥要务,吴山越水得因观。
敛时敷锡庶民福,敢曰优游天下安。
祗觉群情益亲切,骈填夹岸喜迎銮。

【注释】

登安福舻作:登上安福的船,创作诗。

御舟先至候河干,此日登舟暂解鞍:在御船到达时等候在河岸边准备登船。这一句是说诗人登上安福的船,等待河水平静后,暂时卸下马鞍。

问俗省风胥要务,吴山越水得因观:询问民情,了解风俗,治理国政的重要事务,因此吴地(指江浙一带)的山水风景也值得欣赏。

敛时敷锡庶民福,敢曰优游天下安:收敛起时政中的过失,让百姓得到福气和安宁,我敢说自己治理天下是平安无事的。

祗觉群情益亲切,骈填夹岸喜迎銮:只感到百姓的情绪更加亲近朝廷,纷纷赶来河边迎接圣驾(指皇帝的车驾)。

【赏析】

这首诗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被召回长安任宰相时所作的一首《奉和圣制安福寺浮图》。安福寺,故址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北,建于东汉,唐时改名为永兴寺,宪宗元和十二年,又改称安福寺。

第一句“登安福舻作”,登即登临、登上的意思;“安福舻”指安福寺;“作”是动词,写诗的意思。

第二句“御舟先至候河干,此日登舟暂解鞍。”御舟是指皇帝的船只。河干,指黄河边。这两句说的是作者登上了安福寺的船,在等待河水平缓之后,才脱下马鞍,登船而去。

第三、四句“问俗省风胥要务,吴山越水得因观。”问俗、省风都是访察风俗的意思;省风,就是考察民俗风情。这两句说的是在考察各地风俗民情的过程中,诗人看到了吴地和越地的风景名胜。

第五、六句“敛时敷锡庶民福,敢曰优游天下安。”敷锡,赐福。这两句说的是在处理国政的时候,要收敛起来一些过失,给百姓带来福祉和安宁,我敢说是治理国家太平无事的。

第七、八句“祗觉群情益亲切,骈填夹岸喜迎銮。”祗是只是,觉悟的意思;骈填,形容人众多拥挤的样子;喜迎銮,指皇帝的车驾。这两句说的是只有当百姓感到与朝廷的感情更加亲近时,才会像潮水一样涌到河岸边来热烈欢迎圣驾的到来。

这首五言律诗,从登舟赴任开始写起,中间写到视察风俗,最后写百姓欢迎皇帝的来临,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