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闉阇滨运河,安宜三度此经过。
舣舟策马从民愿,就日瞻云听彼歌。
昨岁虽云被灾小,僻乡宁鲜向隅多。
越堤逻坝原林立,蒿目脩防竟若何。

【译文】

古县城在运河边上,我三次经过这里。

停船骑马跟随百姓心愿,晒太阳听民歌歌声。

去年虽然被灾小,偏僻地方却很少有向隅者。

越过堤坝林立的哨站和关卡,修防到底会怎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宝应县知县时期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宝应县城河两岸的景色、民情以及自己的政绩。

首句点明地点。“古县闉阇滨运河”,古县即指宝应;闉阇(yinjué)为城墙之意,滨即靠水边,故有城墙傍着运河之说;“安宜三度此经过”,安宜即今江苏省淮安市安东镇,因地处运河之畔,故名;三度过宝应,说明诗人对这个地方很熟悉;“过”字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诗人的足迹,又写出了宝应的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诗人与当地百姓的关系。“舣舟策马从民愿”,诗人停舟驻马,随从老百姓的意愿,可见诗人与百姓关系融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就日瞻云听彼歌”,诗人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聆听百姓的歌声,可见当地的民风淳朴;“瞻”字写出了诗人的敬意,而“云”字则写出了百姓的歌声悠扬动听,如天上的白云一般飘荡在空中,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第三四句描写了诗人的政绩。“昨岁虽云被灾小,僻乡宁鲜向隅多”,上句写宝应县去年虽然遭受了一点灾害,但影响不大;下句说偏僻的地方很少人受委屈。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治理宝应县政绩卓著,深得民心;“越堤逻坝原林立”,越堤逻坝是指越堤和逻坝,都是古代边防设施;“原林立”则表明这些边防设施非常完善;“蒿目脩防竟若何”意思是说,我修筑边防设施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边防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心。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百姓和谐相处、共同治理国家的情怀,展现了宝应县的美好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