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何来埏埴成,官窑不辨宋和明。
笑中正自疑义府,指处真堪讽蔡京。
陶犬瓦鸡恰宜伴,㿽鱼壁鼠漫须惊。
置于燥色牡丹侧,方识如丝正午睛。

【注释】

埏(shan):和泥。埴:泥土。宋、明:指宋代的官窑和明代的民窑。疑义府:指唐代李林甫(字道源)。正堪讽蔡京:指蔡京当政时,朝廷内外都以讽刺为能事。㿽(yin)鱼:古代的一种鱼类。壁鼠:即壁虎,俗称“守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当时正是大奸相蔡京独揽朝政的时候。诗中用“笑”、“指”等词语,写出了蔡京的种种丑恶行径。全诗运用拟人手法,把瓷猫比作有血有肉的人,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腐败的本质。

开头四句说,瓷器是用什么做的?是用泥土捏成的。宋代的官窑和明代的民窑,它们烧出来的瓷器,分辨不出是宋朝还是明朝的。这四句是对蔡京当政时期,朝廷内外都用讽刺来对付他的形象的概括。

五至八句,诗人把瓷器比作人,用李林甫自谦“疑义府”,蔡京当权“正堪讽”,陶犬瓦鸡“恰宜伴”,㿽鱼壁鼠“漫须惊”,放在烈日下的牡丹花旁,才看出它的真面目。这四句是说,李林甫自谦不敢当权,而蔡京却当政专权。陶犬瓦鸡只是普通的器皿,㿽鱼壁鼠则是微不足道的生物,只有放在烈阳之下才能显出它们真正的面目。

最后两句,说这些瓷器摆在烈日之下,才知道它如丝般细薄的胎体在阳光下闪耀着阳光般的光泽。这里的“正午睛”是指太阳光。这两句意思是说,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看不出它们的真正价值。

此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