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五万耸昆崙,玉子丛生玉水源。
因琢精璆厥贡篚,用成圆韘此闿弴。
闭关未可学光武,胜敌聊如识叔孙。
驭远诘戎服海表,不忘意即个中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和阗玉韘
“和阗玉韘”指的是用和阗玉制成的鱼形玉佩,通常用来装饰腰带或佩戴在颈部作为护身符。这种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常用于制作各种器物,如玉佩、玉带钩等。
嵩高五万耸昆崙,玉子丛生玉水源。
第一联:“嵩高五万耸昆仑,玉子丛生玉水源。”这两句诗描绘了昆仑山的雄伟壮观和玉石资源丰富的景象。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山脉,被认为是天柱之一,代表着天地之间的联系。而玉石则是古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象征着财富和权力。这里的“玉子”可能是指玉石中的籽料,也就是未经雕琢的原石。
因琢精璆厥贡篚,用成圆韘此闿弴。
第二联:“因琢精璆厥贡篚,用成圆韘此闿弴。”这两句诗描述了古代人们对玉石的珍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器物。通过精细的加工,人们将玉石制成各种形状的饰品,比如玉佩、玉玦等,以展示其美丽和价值。而“圆韘”则是一种圆形的玉佩,可能是为了保护颈部或者装饰用。
闭关未可学光武,胜敌聊如识叔孙。
第三联:“闭关未可学光武,胜敌聊如识叔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在古代中国,“光武中兴”是指东汉时期的皇帝刘秀重新统一中国,恢复社会秩序的故事。这里的“闭关”可能是指封闭关口,不与外部接触。而“胜敌”则意味着战胜敌人,保卫国家。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在和平时期享受太平,而不是通过战争来取得胜利。
驭远诘戎服海表,不忘意即个中存。
第四联:“驭远诘戎服海表,不忘意即个中存。”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的关心和对内心的坚持。这里的“驭远”可能是指驾驭着远行的军队或使者。而“诘戎服海表”则意味着在海洋边界处守卫边疆,抵御外敌。最后一句“不忘意即个中存”则表达了一种信念,即使身处远方,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内心和初衷。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价值的保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昆仑山的描述以及玉石资源的颂扬,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宝贵资源的珍视。而对玉石的加工和使用,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同时,诗歌中的“闭关”、“胜敌”、“不忘意即个中存”等词汇和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保持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整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也展示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