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由小校出从征,优擢奇雄至总兵。
留后脩桥耻苟活,复前入阵遂捐生。
绿旗中祗一人实,绝域外传千载名。
裹血结缨宁让古,诗非奖勇奖忠诚。
【注释】
- 小校:指初入仕途为低级武官。2. 优擢奇雄:意谓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使之成为总兵。3. 留后:指在一个地方任事而未去上任。4. 修桥耻苟活:意谓因修建桥梁而不愿苟且偷生。5. 复前:意谓回到前面。6. 绿旗中祗一人:意谓在绿旗军内只有一人。7. 绝域外传千载名:意谓在边远地区建立功名,声名传至千百年。8. 裹血结缨:指将士战死时裹尸戴冠的装束。9. 宁让古:意为宁愿让古人比自己强。10. 诗非奖勇奖忠诚:意谓这首诗不是赞美勇敢,也不是赞美忠诚。
【赏析】
《惜阵亡总兵高天喜诗》,是清代文学家、诗人吴伟业为纪念其好友、总兵高天喜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八句,通过描写总兵高天喜从军参战的经历和英勇事迹,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心。
首联:“始由小校出从征,优擢奇雄至总兵。”开篇点明人物背景:高天喜出身低微,起初只是一个小校(低级武官)的身份。然而,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最终被提升为总兵(高级武将)。这里既揭示了高天喜的身世背景,又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毅力。
次联:“留后脩桥耻苟活,复前入阵遂捐生。”进一步描绘了高天喜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他不愿意留下身后的名声(留下后修筑桥梁却不愿苟且偷生),而是选择重新进入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牺牲。这里既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也展示了他在战场上的勇气和决心。
三联:“绿旗中祗一人实,绝域外传千载名。”这两句描述了高天喜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在绿旗军中(即清军),只有高天喜一人担任总兵职务;而在边远地区,他的名字更是传颂千古,成为了一代名将。这里既反映了高天喜在军队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影响力。
四联:“裹血结缨宁让古,诗非奖勇奖忠诚。”结尾两句,诗人转而反思战争的本质。他认为,将领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并不值得称赞(裹血结缨,即将士们裹着鲜血、戴着战冠);真正的价值在于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因此,诗人并非赞美勇敢或忠诚,而是表达了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高天喜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一个军人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通过反思战争的本质,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正义事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