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讵中郎爨下来,应缘从事宅边材。
虚心雅似大弦义,劲节全将次柱该。
鸣凤栖鸾诚不忝,秋风凉月也堪陪。
漆胶布藻浑无藉,便是诗中有别裁。
【注释】
庸讵:怎么。中郎:即张中,张仲景(139—208),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等书。
爨下:指烧火做饭的地方,这里指厨房。
从事:指官吏或办事人员,这里是说做厨师的人。
大弦义:指琴的弦粗而有力。
次柱:琴上最下面的两根弦,这里指琴柱。
鸣凤栖鸾:形容文辞高雅华丽。
漆胶布藻:比喻文章用典贴切。
诗中有别裁:指诗歌中运用典故得当,别具一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竹琴来写自己的创作心得。竹是一种不拘小节、虚心有节的君子,因此,诗人以竹为题,意在赞美那些品格高尚、才思敏捷、善于创新、不畏流俗的文人。
全诗四句,前两句赞竹之质,后两句叹人之才。首句“庸讵中郎爨下来”是说这竹琴来自厨房,是做厨师用的,不是名贵之物。但“应缘从事宅边材”,既然是用来制作乐器的,自然也是名贵的材料,这就突出了它的质地优良。第二句“应缘从事宅边材”与第一句相呼应,强调竹琴的材质非同一般,既指材料,又指品质。第三句“虚心雅似大弦义”则进一步赞美其材质之美。“虚心”即空心,这里指竹子的内腔;“雅似大弦义”指竹子的外皮像琴上的大弦一样宽厚、坚实。第四句“劲节全将次柱该”则是对竹琴的制作工艺的赞美:“劲节”指坚韧挺直的节子,“次柱”即最下面的两根弦,“该”指结实。整首诗赞美了竹琴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并由此引出下文。
后三句是对竹琴艺术特色的描绘,也是诗人的创作心得。前一句“鸣凤栖鸾诚不忝”,是说这竹琴的音声如凤凰鸣叫,如鸾鸟栖息,非常悦耳动听。这里的“鸣凤栖鸾”是说这竹琴的音色高亢清越,如同凤凰在鸣唱,鸾鸟在栖息。后一句“秋风凉月也堪陪”,是说这竹琴的音声如秋夜清风,如明月相伴,非常优美宜人。这里的“秋风凉月”是说这竹琴的音色悠扬宛转,如同秋风拂过,明月相伴,给人以美的享受。后三句都是对竹琴音色的赞美,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最后一句“漆胶布藻浑无藉,便是诗中有别裁。”是诗人的总结语。“漆胶布藻”原指古代制乐所用的五色丝绳,这里借指五色丝绳的装饰图案,用以喻指文章的修饰。“漆胶布藻浑无藉”意为五色丝绳的装饰图案虽然华丽,但却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只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而“便是诗中有别裁”则是说这竹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根弦,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其音乐却非常美妙动听,就像诗中的别裁新意一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这首诗赞美了竹琴的材质、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等方面的优点,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