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藉雕镂七佛姿,天王献此敬擎持。
舍婆城受嚫拿日,化乐宫餐乌晡时。
托去不教诸虑染,置来惟许四禅知。
波旬国土宁应有,飘至祥风法雨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岂藉雕镂七佛姿,天王献此敬擎持。
舍婆城受嚫拿日,化乐宫餐乌晡时。
托去不教诸虑染,置来惟许四禅知。
波旬国土宁应有,飘至祥风法雨吹。
注释:
- 岂藉雕镂七佛姿:难道只是凭借雕刻和装饰(雕镂)来表现出佛像的七种姿态吗?这里的“雕镂”指的是佛教中的雕塑艺术,而“七佛姿”则是指佛像所展现的七种不同的姿态。
- 天王献此敬擎持:天王献给皇帝,恭敬地举起供奉。在这里,“天王”指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们分别代表着南方的帝释天、西方的广目天、北方的多闻天和东方的持国天,他们通常手持琵琶等法器,象征着护法之意。
- 舍婆城受嚫拿日:在舍婆城接受太阳的照耀。“嚫拿”是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够控制时间和空间,这里指代的是舍婆城的统治者或守护者。
- 化乐宫餐乌晡时:在化乐宫享受乌鸦黄昏时的食物。“乌晡时”指的是日落时分,乌鸦开始聚集进食的时刻,这里可能暗指某种特殊的仪式或者庆典活动。
- 托去不教诸虑染:将佛像放下去的时候,不让任何杂念沾染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中“无我”思想的理解,即通过放下自我,达到内心的清净。
- 置来惟许四禅知:将佛像置于那里,让四禅定的人们知晓。“禅定”是佛教修行的一种状态,四禅定则是佛教中的四种最高境界,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 波旬国土宁应有:难道波旬这样的国土(指恶魔之国)会有吗?波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位恶魔,他住在一个名为波旬国的国度里。
- 飘至祥风法雨吹:飘到那里(佛国)的时候,祥风和法雨(佛教中的吉祥之物)会吹拂而来。“祥风”和“法雨”都是佛教中的吉祥之物,它们代表着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为信众带来福祉。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佛教场景的画面。诗人通过巧妙运用佛教元素,如雕像、天王、舍婆城、化乐宫等,展现了佛教信仰中的神圣与庄严。同时,通过对各种象征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佛教中的某些核心理念,如无我、四禅定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