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明徂位展虔思,职事天潢式礼仪。
追远丕绵一脉瓞,靖遐耆定万年基。
不迟废彻回瞻庙,有肃冠裳列迓墀。
昔厕大宛今布露,延庥孰匪祖威贻。
【注释】
徂:通“殂”,死去。职事:职掌之事,这里指祭祀之事。天潢:帝王的血脉,这里指皇室子孙。丕绵:延续不断。瓞(dié):瓜类植物的果实,这里指子孙繁衍。靖遐:安定远地。耆定:久远确定。废彻:停止。回瞻:回顾。肃:恭敬。列迓:迎接。厕:坐处。大宛:西域国名。布露:宣扬,传播。延庥(xiū):延长福泽。孰:疑问代词,哪里。贻:遗留。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冬孟冬之时。当时王安石因新法遭到非议,被贬为江宁知府,此诗即作者在任所对太庙进行的祭祀活动所作。
“质明徂位展虔思,职事天潢式礼仪。”首联起句点题,说明自己要祭祀的对象是皇帝,并表明自己在位时已开始考虑祭祀事宜。次句点明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皇族后代的尊崇和敬仰。第三句进一步阐述祭祀的意义,指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使皇家的血脉得以延续,并确保国家的万年基业。
“追远丕绵一脉瓞,靖遐耆定万年基。”“丕绵”意为绵延不断,这里指的是子孙的繁衍。“靖遐”意为安定远方,这里指的是使国家的长久稳定。“耆定”意为久远确定,这里指的是国家长久稳定的根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血脉延续和国家长久稳定的祝愿。
“不迟废彻回瞻庙,有肃冠裳列迓墀。”“不迟”意为不拖延,这里指的是祭祀的及时性。“废彻”意为停止,这里指的是祭祀时的庄严场面。“有肃”意为十分恭敬,这里指的是迎接宾客的隆重仪式。“列迓”意为排列迎接,这里指的是对宾客的尊敬和款待。这两句描绘了祭祀时的庄重场面。
“昔厕大宛今布露,延庥孰匪祖威贻。”“昔厕大宛”意为昔日居住在大宛国,如今却传播开来,这里指的是将皇帝的威望传播到远方。“延庥”意为延长福泽,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庇护。“孰匪”意为哪里不是,强调皇帝的庇护无处不在。“祖威”意为祖先的威严,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威望。“贻”意为流传,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庇护流传千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威仪流传千古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