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甍出树大溪横,座俯沧浪可濯缨。
近远波澜呈震泽,高低楼阁学天平。
春风秋月因心会,玉镜冰壶彻骨清。
临水设云如画舫,载舟便以验民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层甍出树大溪横,座俯沧浪可濯缨
- 层甍:层层叠叠的屋檐。
- 树大溪横:树影倒映在大溪中的景象。
- 座俯沧浪:低头俯瞰着沧浪(即沧江或长江)。
- 可濯缨:洗去头上的帽子。这里的“濯缨”指的是清洗自己的帽子,象征着诗人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
- 近远波澜呈震泽,高低楼阁学天平
- 近远波澜:指远处和近处江水波涛的景象。
- 呈震泽:形容江水的浩渺广阔。
- 高低楼阁:指不同高度的建筑。
- 学天平:模仿天空的平衡,这里指的是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 春风秋月因心会,玉镜冰壶彻骨清
- 春风秋月:分别指春天的风和秋天的月。
- 因心会:根据自己的心意来理解和感受。
- 玉镜冰壶:比喻纯洁无暇,像玉镜和冰壶一样清澈透明。
- 彻骨清:形容心情纯净如冰,透彻心扉。
- 临水设云如画舫,载舟便以验民情
- 临水设云:在水面上描绘云彩的景象。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 载舟:乘船。
- 验民情:通过观察船只来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澄光阁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第一联通过描述楼阁与江水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愿景。第二联则通过四季变化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第三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最后两句则是对诗歌主旨的升华,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人民生活来了解国家状况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