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成言莫唤诗,底须得失倩人知。
禹汤文武政如彼,孔孟程朱道系谁。
四海非遥方寸蕴,万民之众一人治。
思量那有闲心绪,更逐风云月露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遣闷》。以下是逐句释义:

遣闷成言莫唤诗,底须得失倩人知。

禹汤文武政如彼,孔孟程朱道系谁。

四海非遥方寸蕴,万民之众一人治。

思量那有闲心绪,更逐风云月露为。

译文:

遣闷成言莫唤诗,底须得失倩人知。

禹汤文武政如彼,孔孟程朱道系谁。

四海非遥方寸蕴,万民之众一人治。

思量那有闲心绪,更逐风云月露为。

注释:

遣闷成言莫唤诗,底须得失倩人知。

遣闷:排解心中的闷气。成言:形成的话语。莫唤诗:不要写诗。底须:必须。得失:成功与失败。倩人:让人。

禹汤文武政如彼,孔孟程朱道系谁。

禹汤文武:指大禹和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政:政治。如彼:像那样。孔孟:孔子和孟子。程朱:程颢(颢)和朱熹。道:道理。系:关联。谁:谁人。

四海非遥方寸蕴,万民之众一人治。

四海:四海之内,指天下。非遥:不远。方寸:心。蕴:蕴藏。万民之众:众多的百姓。一人治:一人治理。

思量那有闲心绪,更逐风云月露为。

思量:考虑或思索。那:哪。有:存在。闲心绪:闲暇的心情。更:更加。逐:追逐。风云:自然现象。月露:月亮的光亮。为:作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儒家学派的道德准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他认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个人的得失都应该由他人来评价;而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则应该依靠那些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来实现。同时,他也认识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容易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因此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