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皋柳陌拥千庐,朴斲离宫一宿居。
马识旌竿行意速,鸟窥窗户唤声徐。
鼓车计里由旬近,盖树成阴半亩馀。
岁岁秋蒐宁边已,绳先示后并殷予。
驻跸石槽行宫即景
兰皋柳陌拥千庐,朴斲离宫一宿居。
马识旌竿行意速,鸟窥窗户唤声徐。
鼓车计里由旬近,盖树成阴半亩馀。
岁岁秋蒐宁边已,绳先示后并殷予。
注释:
- 兰皋柳陌:指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
- 朴斲:质朴的雕刻。
- 旌竿:这里指的是路标或路旗,通常用在行军或旅行中指引方向。
- 行意速:形容马匹行走迅速,显示出行进的意图。
- 窗口:这里可能是指门或窗子,用来观察外面的环境。
- 鼓车:一种古代交通工具,用鼓作为信号来指示距离。
- 由旬:指一旬,大约十天的时间。
- 盖树:指树木,这里可能是说树木为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提供了遮荫。
- 秋蒐:古代的一种军事活动,通常是为了检阅军队或者进行狩猎活动。
- 宁边:意思是安定边疆。
- 绳先示后:这里的“绳”可能是指绳索,“示”表示展示,“后”可能是指后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首句“兰皋柳陌拥千庐”,描绘出了一片宁静的乡村景象,柳树和湖泊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朴斲离宫一宿居”,则转入了主题,描述了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这里的“朴斲”可能是指简陋的住所,而“离宫”则可能是指皇帝的宫殿,两者形成对比,展现了皇帝与民间的差异。
次句“马识旌竿行意速,鸟窥窗户唤声徐”,进一步展现了皇帝出行的场景。马匹能识别路标,显示出行动迅速,而鸟儿却喜欢窥探窗户,发出轻柔的鸣叫,形成了动静结合的鲜明对比。
第三句“鼓车计里由旬近,盖树成阴半亩余”,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细节。通过测量路程,可以看出皇帝出行的距离很近,而树木的遮荫也给皇帝带来了一丝凉意。
最后两句“岁岁秋蒐宁边已,绳先示后并殷予”,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句话表达了皇帝每年都会进行秋蒐,以此来安定边疆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皇帝对人民的关怀和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出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威仪和威严。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皇帝与民之间的联系,以及皇帝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