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山川常毓秀,诸生月旦汝司文。
从来士习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闻。
见外发中务清正,含今茹古去纤纷。
曰公似矣曰明要,吁俊纾予一念殷。
【注释】
①两浙:指浙江省。
②汝司:指汝宁府(今河南省上街区)。
③勖:勉励。
④纤纷:细碎纷繁。
⑤曰:语气助词,无义。
【赏析】
这是一首赠言诗。作者以一郡之学政的身份,勉励士子们读书明理、为官清正。全诗语言平易,情意深长。
开头两句是说,浙江一带的山川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学士云集之所,因此这里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往往名列前茅。“月旦”一词,出自《晋书·陆机传》:“月旦评其品第。”意为每月评论一下他们的优劣。这里用以形容考生在考试中成绩优秀,名列榜首。“汝司”是指汝宁府的学政司。“汝司”,即汝宁学道衙门,也就是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接下来三句是勉励学子们勤于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要被俗习所左右,而要崇尚清廉正直的为官之道。“见外发中”是说人有表里之分,外表与内心并不一致。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光鲜而内心却很庸俗的人。“含今茹古”则是说自己要博学多识,既要懂得现在的事情也要懂得古代的事。“去纤纷”则是指去掉世俗的纷扰。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作为学子,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努力学习,追求真理,不为俗务所累,保持清廉的操守,去除世俗的纷扰。
最后两句是对这位学政的赞扬和期待。“曰公似矣曰明要”,意思是说这位学政已经具备了公正无私的品质和明智的才能。“吁俊纾予一念殷”则是说希望这位学政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解除民众心中的忧虑。这里的“忧”,可以理解为百姓的疾苦和忧虑。
整首诗语言平易,情感真挚,通过赞美学政的品质和才能,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心和期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