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涂泥艰射堋,晴明是处得平陵。
和门适可观群艺,破的休夸擅独能。
敢以升平弛武备,讵忘弓矢是家承。
不矜已亦课人职,慎酌权衡在劝惩。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张舜民在景祐元年(公元1035年)任监察御史时期所作,全诗共四首。
射
泽国涂泥艰射堋,晴明是处得平陵。
和门适可观群艺,破的休夸擅独能。
敢以升平弛武备,讵忘弓矢是家承。
不矜已亦课人职,慎酌权衡在劝惩。
注释:
射:射击
泽国:大沼泽地,指黄河下游平原地区
涂泥:泥土上积水的地方;也泛指泥泞的地方。
艰:困难。
射堋(péng):古代的靶场。
是处:到处。
和门:朝廷,官府。
适观:观赏。
群艺:多种艺术。
破的:《汉书·艺文志》载《周官》有“九则”,其中“六则”为“九则”之一部分,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擅独能:擅长,特别擅长。
敢以:冒昧地。
升平:太平,社会安定。
武备:军事装备,兵器。
讵(jù):岂,难道。
弓矢:弓箭,古代的主要武器,这里指弓箭术。
承:继承,承接。
不矜己: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课人职:教人。
慎酌:谨慎考虑。
慎酌权衡:慎重衡量利弊。
在劝惩:用来作为劝诫和惩戒的作用。
赏析:
此诗写于景祐元年。作者张舜民时为监察御史,曾因谏阻仁宗废太子事被贬知陈州,后复职监察御史。这首诗是他回朝以后所写。
诗的开头两句,点出自己被贬之后的心情。他虽然身在泽国涂泥之地,但仍然坚持练箭。这两句中,“射”和“难”都是关键词。
中间两句写他回到京城后看到的各种文艺表演,以及他对这些表演的看法。他认为这些表演都是值得欣赏的。这两句中,“观”和“善”都是关键词。
接下来两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局面的担忧,认为即使国家没有战争,也不能放松对军队的训练。这两句中,“武备”和“忧”都是关键词。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认为即使是自己不张扬,也应该教别人如何做人。这两句中,“不矜”和“教”都是关键词。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刻。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局面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和个人责任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