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稳度紫霞舟,十里鸣鞭过润州。
秀丽江山穷睇眄,喧阗老幼廑咨诹。
万民尔满瞻依愿,一意予勤富教谋。
前岁灾荒昨岁熟,既为庆慰亦为愁。
【注释】
过:经过。镇江府城:今江苏镇江市。焦山,位于江边,因山上岩石呈焦黄色,故名。紫霞舟:指船的装饰华丽如紫色的霞彩。
十里:形容距离很长。鸣鞭:古代出行时用马鞭击地发出响声以助威风。这里指骑马。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当时为行省治所。
穷睇眄(chān):极目远眺。跻(jī):登。老幼:男女老少。廑:忧虑。咨诹(zōu):商议、询问。
万民:百姓,老百姓。尔满:充满。瞻依:瞻仰依附。一意:专力。予:我。勤富教谋:致力富强和教育事业。
前岁:去年。灾荒:灾害饥荒。既:已经。庆慰(wèi):庆祝慰问。亦:也。愁:忧愁,悲伤。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诗人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期间,由镇江赴扬州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镇江至扬州一带壮丽的江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治理地方政务的责任感怀。
首联“焦山稳度紫霞舟,十里鸣鞭过润州”,写镇江至扬州沿途风光。镇江,又名京口,位于长江北岸,为江南重镇。焦山在镇江东北角,因山石焦黄如火烧而成而得名。诗人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只,沿着蜿蜒曲折的运河,驶向扬州。十里长路,鸣鞭催马,一路风景旖旎。
颔联“秀丽江山穷睇眄,喧阗老幼廑咨诹”,描绘沿途所见之美景与民众生活。诗人登上焦山,放眼望去,群山起伏,江河蜿蜒,一派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山下老少欢聚一堂,讨论国事。诗人感慨万千,既为眼前美景所陶醉,又为国家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颈联“万民尔满瞻依愿,一意予勤富教谋”抒发了诗人治理地方政务的决心。诗人深知国家富强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决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为百姓谋求福祉。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尾联“前岁灾荒昨岁熟,既为庆慰亦为愁”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担忧的复杂情感。虽然去年遭遇灾害,但今年却迎来了丰收,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国家的繁荣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诗人在喜悦之余,也深感责任重大,时刻关注着国家的民生问题。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既有对国家繁荣发展的期盼,又有对治理地方政务的决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