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心妙达是清秋,地迥兴安景更遒。
云影山光含动静,泉声叶响验沉浮。
目鸿霞表怀因远,耳鹿崖边兴亦留。
校量常年得佳话,随围今后有渠搜。
【注释】
行围即事其二:在围场打猎的即兴之作。神心妙达是清秋,地迥兴安景更遒:神心奇妙通达是秋天,地远兴安景色更加峻峭。云影山光含动静:云影和山峰光影中蕴含着静与动。泉声叶响验沉浮:泉水声音和树叶声响都验证了事物的沉浮。目鸿霞表怀因远,耳鹿崖边兴亦留:眼睛看鸿雁飞翔的霞光表露出胸怀,耳朵听鹿在崖边叫声兴起也留驻。校量常年得佳话,随围今后有渠搜:考核衡量这些年来的佳话,跟随围猎以后还有机会搜索。
【赏析】
诗是作者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在兴安县狩猎时所作。首联“神心妙达是清秋,地迥兴安景更遒。”写自己对秋景的欣赏。颔联“云影、山光、含、动、静、泉声、叶响、沉浮”等词,用一联七个字,把秋日山光水色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颈联“目鸿霞表怀因远,耳鹿崖边兴亦留”,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尾联“校量常年得佳话,随围今后有渠搜”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季到兴安县狩猎时的感怀之作。首句点出“神心妙达是清秋”,表明作者在秋天的清秋里神游意会,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次句写自己的感受:“地迥兴安景更遒”。意思是说,因为地势高远,兴安的景色显得更加雄伟壮丽。颔联写自己观赏自然风光的感受:“云影、山光、含、动、静、泉声、叶响、沉浮”。这里,作者运用一系列形容词来表现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多姿。这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进一步描绘秋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颈联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目鸿霞表怀因远,耳鹿崖边兴亦留”。意思是说,看着天空飞过的鸿雁,我感慨良多;听着鹿在悬崖边的鸣叫,我的兴致也随之而来。这是从听觉角度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写出了作者观察入微的特点,也显示出他旷达的性格。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愿望:“校量常年得佳话,随围今后有渠搜”。意思是说,要像古人那样考核衡量那些流传下来的佳篇妙章,并且要在以后的围猎中继续搜寻这些佳作。这是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事业的热情和希望。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季到兴安县狩猎时的感怀之作。首句点出“神心妙达是清秋”,表明作者在秋天的清秋里神游意会,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次句写自己的感受:“地迥兴安景更遒”。意思是说,因为地势高远,兴安的景色显得更加雄伟壮丽。颔联写自己观赏自然风光的感受:“云影、山光、含、动、静、泉声、叶响、沉浮”。这里,作者运用一系列形容词来表现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多姿。这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进一步描绘秋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颈联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目鸿霞表怀因远,耳鹿崖边兴亦留”。意思是说,看着天空飞过的鸿雁,我感慨良多;听着鹿在悬崖边的鸣叫,我的兴致也随之而来。这是从听觉角度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写出了作者观察入微的特点,也显示出他旷达的性格。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愿望:“校量常年得佳话,随围今后有渠搜”。意思是说,要像古人那样考核衡量那些流传下来的佳篇妙章,并且要在以后的围猎中继续搜寻这些佳作。这是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事业的热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