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翠岩边水阁宜,清秋雨共瀑帘垂。
澄观契妙恰于此,摛藻成吟又一时。
点滴难分光上下,溟蒙一合相然疑。
是声是色是空寂,今昔何须每系思。

【注释】

涌翠岩:山名,在今四川宜宾市。水阁:指瀑布下的水亭。宜:适宜。清秋:指秋季的雨天。契妙:领悟到妙理。摛藻:写文章。是声、是色:指声音和颜色。空寂:佛教语,意为空无所有。系思:牵挂思考。

【赏析】

《雨中观瀑》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看破红尘、超脱物外的人生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联:“涌翠岩边水阁宜,清秋雨共瀑帘垂。”此联为第一联。首句“涌翠岩边水阁宜”,点出“观瀑”之地,即四川宜宾的涌翠岩边。第二句“清秋雨共瀑帘垂”,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图景,瀑布如帘下垂,清秋时节,细雨纷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之感。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为下文的观瀑体验打下了基础。

颔联:“澄观契妙恰于此,摛藻成吟又一时。”此联为第二联。颔句“澄观契妙恰于此”承上启下,指出作者在此地观瀑时,领悟到了自然之美的真谛。颈句“摛藻成吟又一时”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如同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创作出一篇篇赞美自然之美的文章一样。这两句诗既总结了前面的观瀑体验,又引出了下文的主题——自然之音、色、空寂。

颈联:“点滴难分光上下,溟蒙一合相然疑。”此联为第三联。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瀑布水流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诗人以瀑布的水滴为例,将水滴与瀑布的水帘相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瀑布水流的形态特点。同时,诗人还以“溟蒙一合相然疑”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无法割裂开来看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

尾联:“是声是色是空寂,今昔何须每系思。”此联为最后一句,总结全诗。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认为世间的一切声音、颜色和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人们不必总是去纠结于这些表面现象,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解脱。这两句诗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涌翠岩边水阁秋雨中观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真谛,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解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