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东从来祗语言,右行文字肇兴元。
既成旋拭新书便,刳木涂油古质存。
渍竹挥非苍颉字,编韦绝岂仲尼门。
分明汗简遗风在,儒士徒观不解论。
【注释】
约:大约,大概。东来:即“来自”。祗语言:只是用文字交流。右行文字:即汉字的书写是从右到左。肇:开始。兴元:指汉文帝刘恒。成:成功。旋:不久。刳木:刻木。涂:涂漆。古质:古朴的质地。渍竹:在竹片上写字。挥非:不是挥笔。仲尼门:孔子的门徒。汗简:汉代帛书。
【赏析】
《蒙古土风杂咏》共十二首,是元朝人张养浩于1759年所作的组诗,每首都有题目,并配有注释,以表达诗人对蒙古风俗民情和古代文化传统的认识和感受。
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九首,写的是关于蒙古的文字、书法和印章的风俗,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全诗如下:
约东从来祗语言,
右行文字肇兴元。
既成旋拭新书便,
刳木涂油古质存。
渍竹挥非苍颉字,
编韦绝岂仲尼门。
分明汗简遗风在,
儒士徒观不解论。
【翻译】
从东方传来的语言只是文字的交流;右行文字的兴起始于汉文帝时期。
一旦完成就立即擦拭新的书写工具,保留古质;
在竹片上写字不是像挥笔那样,而是在竹片上写篆刻文字;
孔子的门徒绝不可能用这种办法;
明白汗简中的遗风仍在。
儒生们只看到这些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