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居停逮晓秋,朝来清跸启龙斿。
远人宴赉鸿仪备,炎月栖迟马足休。
恰悟兹来即向往,因思欲进每资留。
山田是处葱华黍,未敢先期道有收。
【解析】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体现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然后再结合上下文语境作答,要特别注意答题时要求选准诗句,并注意分条作答。此题中,“清跸启龙斿”“远人宴赉鸿仪备”两句写出了皇帝在避暑山庄的盛大排场和对百姓的恩惠;“炎月栖迟马足休”“山田是处葱华黍”两句写出了皇帝在避暑山庄的生活惬意与百姓生活的富足;“未敢先期道有收”则表现了诗人对百姓丰收的祝福。
【答案】
译文:
七月丑日东巡自避暑山庄启跸之作(其一)
避暑居停逮晓秋,朝来清跸启龙游。
远人宴赉鸿仪备,炎月栖迟马足休。
恰悟兹来即向往,因思欲进每资留。
山田是处葱华黍,未敢先期道有收。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隆帝七月初五日自北京避暑山庄启程东行至盛京(今沈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描写皇帝在避暑山庄的排场及生活情景的诗,抒发了作者对民情风俗的关切以及对自己行程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皇帝出巡的排场,气势不凡。“朝来清跸”句承上启下,“清跸”指皇帝出行时的行列秩序。“远人”指沿途各地前来迎接的官员和百姓。这两句既表现皇帝的威严,也表现出朝廷体恤百姓之情。
第三句写当地百姓热情款待。他们准备了盛大的礼物献给皇帝,以表达他们的敬意。“鸿仪备”,即准备丰盛的礼仪用品。第四、五句进一步描绘皇帝在避暑山庄的舒适生活。他在这里悠闲自得,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而百姓们则过着富足的生活,庄稼长得茂盛,一派丰收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感受。他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来到这里,就应该多待一些时间,以便更多地了解民情。同时,他也为即将到来的收获感到高兴。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