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道繁声隐石泉,寺楼据胜坐来便。
千行峰树全标画,几个山僧不识禅。
入目景光浑似旧,得心兴会每殊前。
题崖绿字烟萝蔓,此日拈吟复偶然。
天成寺
涧道繁声隐石泉,寺楼据胜坐来便。
千行峰树全标画,几个山僧不识禅。
入目景光浑似旧,得心兴会每殊前。
题崖绿字烟萝蔓,此日拈吟复偶然。
注释:
- 涧道:山涧中的小道。繁声:声音嘈杂。
- 寺楼:寺庙内的高楼。据胜:凭借地势的优势。
- 千行峰树:成千上万的山峰和树木。全标画:被完全描绘出来。
- 几个山僧:几座寺庙里的和尚。不识禅:不理解佛教禅宗的思想。
- 入目景光:进入视线的风景。浑似旧: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
- 得心兴会:得到心灵的愉悦。每殊前: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
- 题崖:在山崖上题词。绿字:绿色的字。烟萝蔓:缠绕的藤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述了天成寺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涧道繁声隐石泉,寺楼据胜坐来便。”通过描述涧道上的喧嚣声和石泉的潺潺水声,以及站在高楼上俯瞰整个山谷的美景,展现了天成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千行峰树全标画,几个山僧不识禅。”进一步描绘了天成寺周围的自然风光。这里,诗人用“全标画”来形容千行峰树被完全描绘出来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这些景色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样,让人陶醉其中。而“几个山僧不识禅”则反映了一些山中的修行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不足,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知和无知所带来的困惑的感慨。
颈联“入目景光浑似旧,得心兴会每殊前。”继续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美景,这里的“浑似旧”意味着景色与过去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而“得心兴会每殊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感与过去相比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尾联“题崖绿字烟萝蔓,此日拈吟复偶然。”以题崖上的绿字和烟雾缭绕的藤蔓为画面,进一步描绘了天成寺周围的宁静美景。这里的“拈吟”指的是随意吟咏,而“复偶然”则表示这次的吟咏纯属偶然之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对天成寺周围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