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天命向清时,江表安能一木支。
况复处堂仍燕乐,岂能怒臂拒雄师。
鹰扬三箭皆饮羽,乌合千军尽倒旗。
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

【注释】

太平箭:即“靖江箭”,是唐末李渥所制。李渥,字周文,洛阳人。大顺中为内常侍、右龙虎军统军。天祐初年任淮南节度使,封陇西郡王。后为朱全忠所杀。此诗是作者对其所作的哀悼之词。

人心天命向清时,江表安能一木支。

人心向善,天命归正,天下太平,这是自古以来的必然趋势。但是当这种趋势到来时,却往往遭到种种破坏。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下大势已定,谁还能用一根木头撑起江山社稷呢?

况复处堂仍燕乐,岂能怒臂拒雄师。

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使身处高位仍然享乐,又怎能挥臂奋臂去抗击强敌。“处堂”,指身居高位;“燕乐”,指享乐的生活。

鹰扬三箭皆饮羽,乌合千军尽倒旗。

意思是说:那些鹰扬般的英雄豪杰,在他们的箭矢下都纷纷倒下了;而那乌合之众的军队,在我军英勇反击下也都溃散了。“饮羽”是形容箭射得非常猛烈,箭矢上的羽毛都给射掉了。“乌合”是指像乌鸦一样的黑压压的一片人。

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

意思是说我方的英雄们一定能打败敌人,就像在天山边砍下树木做箭那样轻而易举。“应胜”是说一定能够战胜的意思。“天山树边绩”是形容我军的勇敢和顽强。“石城”是指古代的一种坚固的城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末一位名叫李渥的将领被俘后处死的哀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崇敬与惋惜之情。首联直抒胸臆,点题“悼李”。颔联进一步抒发感慨:“人心天命向清时”,天下大势已定,谁还能用一根木头撑起江山社稷呢?“处堂仍燕乐”一句,则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享乐生活的人,他们哪里懂得抵抗外敌的重要性呢?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我军的胜利情景:“鹰扬三箭皆饮羽”,那些鹰扬般的英雄豪杰,在他们的箭矢下都纷纷倒下了;而那乌合之众的军队,在我军英勇反击下也都溃散了。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着对未来的信心:“应胜天山树边绩,英名长共石城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