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泉流绕石林,到来竺宇畅幽寻。
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
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
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
【注释】:
屈曲泉流绕石林:曲折的泉水绕过山间的石林。
竺宇:即指天竺寺,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了知:明白了。
说法:讲经说法。
无多子:没有那么多孩子。
且喜:高兴地说。
入山不厌深:喜欢深入山中。
七佛总空身语意:佛教中有七佛,总是指一切众生。
三生:指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轮回。
谁话:谁说。
去来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
未能习静催归辔:没有修炼到静的境界,催促着回家。
已听钟流云外音:听到从寺庙传来的钟声,在云端之外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创作的一首题咏天竺寺的诗。全诗通过对天竺寺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游览天竺寺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山水小令。
诗的开头两句“屈曲泉流绕石林,到来竺宇畅幽寻”,描写了天竺寺的自然景色和游览环境。屈曲的泉水在岩石间流淌,形成美丽的风景;来到天竺寺后,可以畅快地寻找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幽寻”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没有多少子(孩子)。然而,只要进入山中,就能找到心灵的深处。这里的“说法”指的是佛教的教义,而“了知”则是理解或领悟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则进一步探讨了佛教的教义。佛教认为七佛都是空的,他们的身语意也是空的。因此,过去的三世都只是轮回,没有人能够说出什么是去来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这里的“三生”指的是三世的轮回,而“去来今”则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循环。
最后两句“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则是描绘了作者游览天竺寺时的感受。他没有修炼到静的境界,只能催促着回家。而当他听到从寺庙传来的钟声时,仿佛听到了从云端之外飘来的音律。这里的“归辔”指的是回家的车马声,而“云外音”则是形容钟声仿佛来自云端之外的声音。
这首诗通过对天竺寺景色的描绘和对佛教教义的解读,展示了作者游历天竺寺时的心境和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山水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