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玉戏谷神寒,尽得风流在笔端。
散漫不分岩洞树,纷糅偏惹客人冠。
细披寻去全成句,粗点缀馀皆入观。
寺阁迥凌银色界,好教破冷一扶栏。
【注释】:
- 天公:天空之神。玉戏:形容雪花晶莹洁白。谷神:指山谷之神。寒:清冷。
- 尽得风流:完全得到风韵(意谓雪景十分优美)。
- 散漫不分:形容雪花纷乱飘洒,没有一定的形状和规律。岩洞树:指岩石上的树木。
- 纷糅偏惹:指雪花纷纷飘落,有的遮住了游客的帽子。
- 细披寻去全成句:仔细推敲琢磨,每一片雪花都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 粗点缀馀皆入观:随意点缀,余下的都成为观赏的对象。
- 寺阁迥凌银色界:寺庙楼阁高耸入云,仿佛在银白色的世界中。
- 好教破冷一扶栏:好让我在这寒冷中,靠栏杆取暖。
【赏析】:
董邦达是南宋诗人、书法家。此诗写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当时作者任太常博士。这首诗写的是雪景,但又不是一般的描写,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写出了诗人对雪的欣赏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天公玉戏谷神寒,尽得风流在笔端。”首联起兴,点明题意。“天公”即天帝,“玉戏”即雪花像白玉一样在天上游戏,“谷神”即山谷之神,“寒”字点出冬日雪景的特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空中的神仙把白玉般的雪花洒落在山谷里,使得整个大地都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了。
接着第二句“尽得风流在笔端”,就从雪的形态、姿态、动态等方面来写雪的美,用“风流”二字,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飞舞、变化多姿的迷人风采,又暗含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散漫不分岩洞树,纷糅偏惹客人冠。”第三联紧接第二联,进一步描写了雪景。“散漫”指雪花飘洒时毫无规则可言,就像山上的古树一样。而“纷糅”则是说雪花纷纷扬扬,相互纠缠,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偏惹”是故意招惹的意思,这里指雪花故意遮挡住了游客的帽子,让人感到有些讨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山上的古树在雪的世界里显得格外醒目,而雪花则像顽皮的孩童,在山间嬉戏玩耍,有时甚至会调皮地跑到人们的头上。
“细披寻去全成句,粗点缀馀皆入观。”第四联是说诗人细细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发现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美丽的句子。而那些稍大一些的雪花呢,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状,却仍然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寺阁迥凌银色界,好教破冷一扶栏。”最后一联则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眼前的雪景。只见那远处的寺庙和楼阁都沐浴在这银白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壮观和美丽。在这里,诗人不禁感叹道:“好让我在这寒冷中,靠栏杆取暖。”这句诗既表达了他对雪的喜爱之情,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之趣的感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