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丰歉虽不齐,圣有名言是我师。
罪疑惟轻功疑重,赈教宁滥莫教遗。
汲黯发粟诚知要,富弼救荒真合宜。
惠鲜怀保常廑念,孰与共之良有司。

注释:

  1. 所见丰歉虽不齐,圣有名言是我师。
  • 所见(观察):指我观察到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
  • 丰歉(产量):丰收和歉收。
  • 虽不齐: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存在。
  • 圣言(圣人的话):指古代先贤们的言论和教诲。
  • 我师:我的老师。
  1. 罪疑惟轻功疑重,赈教宁滥莫教遗。
  • 罪疑(怀疑):担心犯罪的人会减轻刑罚。
  • 惟:只有。
  • 功疑(怀疑):担心立功的人会受到重赏。
  • 宁:宁可。
  • 滥:过多,泛滥。
  • 莫:不要。
  • 教遗(遗漏):教育上的缺失。
  1. 汲黯发粟诚知要,富弼救荒真合宜。
  • 汲黯(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汉武帝时期的大臣。
  • 发粟(分发粮食):分发粮食救济灾民。
  • 诚:确实。
  • 知要:知道重点。
  • 富弼(宋朝的一位官员):曾担任过宰相的官员。
  • 救荒:救灾。
  • 真合宜:确实合适。
  1. 惠鲜怀保常廑念,孰与共之良有司。
  • 惠鲜(恩惠):恩惠和照顾。
  • 怀保:怀念和保护。
  • 常:常常。
  • 廑念:思念。
  • 孰:谁。
  • 有司:有司是古代对官员的一种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政府”。这里指的是政府部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关注,以及对于古代先贤们言论和教诲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农民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古代先贤的言论和教诲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教育和赈灾等社会问题的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和担当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