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寻软暖变轻寒,柳尚拖青枫半丹。
因识秋光留避暑,从教凉意别兴安。
风缘谷旷全非峭,天为山疏渐觉宽。
菜圃荞畦均倍穫,农功南望顿生欢。
【注释】
侵寻:逐渐。轻寒:微寒。柳尚拖青,枫半丹:形容秋天景色美丽。从教:任凭。凉意:秋凉。倍穫:加倍丰收。农功:农事。顿生欢:顿时高兴起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后归乡的途中,写诗人在归途中经过陕西时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故国的思念之情。首二句写初春到暮春之变,次三句写深秋季节之景,末三句写自己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写景生动细腻,抒情真切感人,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生活的好诗。
“暖”字总领全篇,“侵寻”,指时间之推移,由春渐入初夏;“软暖”指天气之温暖柔和,由春而初夏,气候渐暖,但还带有春天的特点,如嫩绿的树叶,娇艳的花卉等。“变轻寒”,则是指天气的变化,由春而夏,气温渐升,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炎热的夏季,所以有“变轻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天虽然渐渐变暖,但还有点凉爽,柳枝上还挂着青翠的叶子,而山中的枫树也还开着半红半白的花。
“柳尚拖青枫半丹”,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初春的景象,既写出了初春时节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的感受。诗人在归途中看到柳树、枫树都还挂有绿叶,便想到此时正是春天,所以感到有些凉意,但这种凉意并不影响他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因识秋光留避暑”,意思是说诗人因为知道秋天可以避暑而留在这里不走。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因为诗人长期在外为官,远离了故乡和亲人,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自然要尽情地享受一下故乡的美景。
“从教凉意别兴安”,意思是说:尽管我留在这里享受着凉爽的秋风,但我还是要离开这里去往其他地方。这句话表现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因为在古代中国历史上,许多时候都是由于国家的动乱和个人的命运多舛而导致人们无法安心地生活和工作,因此诗人常常把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风缘谷旷全非峭”,意思是说:风吹过山谷旷阔的地方,没有那种峻峭的感觉。这里的“风缘谷旷”,是指风吹过山谷旷阔的地方,没有那种峻峭的感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天为山疏渐觉宽”的意思是说:天空显得宽阔无边,仿佛与山连成了一体。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使人感受到了天空和大山之间的那种奇妙的联系。
“菜圃荞畦均倍穫”,意思是说:菜园里长出的蔬菜比往年多了一倍,荞麦地里长出的庄稼也比往年多了一倍。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使人感受到了农民们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农功南望顿生欢”,意思是说:望着南方的田野景色,顿时感到十分欢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人民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变化过程。通过描写这些景物的变化和诗人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和一个温馨的家庭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家乡和人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