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陋非奢庆有那,移行惟藉一封驼。
年华就里常如旧,诗思于中强半多。
金鸭篆纹垂焰穗,纸窗月影袅烟萝。
每参性理消清暇,即境还同安乐窝。
毡庐
不陋非奢庆有那,移行惟藉一封驼。
年华就里常如旧,诗思于中强半多。
金鸭篆纹垂焰穗,纸窗月影袅烟萝。
每参性理消清暇,即境还同安乐窝。
注释:
毡庐:指简陋的居所。
不陋非奢:不简陋,不奢华。
庆有那:庆祝的缘由。
移行:移动。
一:第一。
封:用封土的方式。
驼:骆驼,一种大动物。这里指运输工具。
年华:时光,岁月。
就里:本质,实质。
诗思:诗的意境、诗意。
金鸭篆纹:形容灯的形状。
垂焰穗:垂下的火苗。
纸窗:纸上的窗户。
月影:月光映照。
袅烟萝:轻轻摇曳的云雾。
性理:佛家语,指佛教的基本道理。
消:消除。
清暇:空闲的时候。
即境:面对环境。
安乐窝:安逸舒适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作品。诗人以“毡庐”为题,通过描绘毡庐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不陋非奢庆有那”,诗人用“不陋非奢”来形容毡庐的简陋和质朴,用“庆有那”来表达这种简陋和质朴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里的“庆有那”可以理解为“庆祝的由头”,也可以理解为“因为这样而感到喜悦”。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述了毡庐内的景象和心情。“移行惟藉一封驼”,意味着毡庐的移动只需要一只骆驼就可以实现,这体现了毡庐的便利和实用性。“年华就里常如旧,诗思于中强半多”,诗人感叹时光虽然流逝,但毡庐的本质和诗意始终不变,内心的诗思却依然浓厚。这里的“强半多”可以理解为“大半”,也可以理解为“大部分”的意思。
后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毡庐内外的景色。“金鸭篆纹垂焰穗”,形容毡庐内的灯光闪烁,如同篆字一样美丽。“纸窗月影袅烟萝”,描绘了月光透过纸窗洒在地面上的情景,以及随风摇曳的云雾。这里的“袅烟萝”可以理解为“轻轻地飘散”,也可以理解为“轻盈地摇曳”。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喜爱。“每参性理消清暇,即境还同安乐窝”,意味着每当他参悟到一些佛家的道理时,他就能消除心中的杂念,享受片刻的安宁;而当他面对环境时,也能感到如同生活在安乐窝一样自在舒适。
整首诗通过对毡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