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寻遐迹剩荒城,鱼鲁谁知统漠名。
寇相难希作孤注,沛公差可喻分羹。
一时莫禦天骄逞,千古无忧野卉荣。
讵有闲情凭吊昔,存亡毕竟孰凡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格式”。第一句中“土木堡”,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五月明英宗率师亲征瓦剌部,兵败被俘,次年被害的地点,后成为明代边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第二句中“鱼鲁”,指孔子的《春秋》一书。《论语·先进》:“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谓其知之者。”这里说孔子知道的人有谁呢?第三句中“寇相”,指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起兵反莽。第四句中“沛公”,刘邦的字,汉高祖,这里是说项羽。第五句中“天骄”,指匈奴族首领单于。第六句中“荆”,古代楚国别称,这里指诗人自己。最后一句意为:到底谁是真正的胜者呢?

【答案】

土木堡——即土木之变,是明朝正统十四年五月明英宗率师亲征瓦剌部,兵败被俘的事件发生地,后成为明代边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鱼鲁——指孔子的《春秋》一书。

寇相——指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起兵反莽。

沛公——刘邦的字,汉高祖,这里是说项羽。

天骄——指匈奴族首领单于。

荆——古代楚国别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咏赞“土木堡之变”来抒发对历史兴衰成败的感慨之情。首联点出土木堡之变,以“荒城”形容当时的情景。颔联写英雄失势后的不同结局,用“难希”、“差可”等词语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命运。颈联写“天骄”的横行霸道与“野卉”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尾联以“存亡”和“孰凡”两个词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深慨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