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窗四启晓霞流,人在层岩最上头。
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
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
独抚穹碑参结习,转教心恧重来游。

天成寺抚观乾隆七年游盘山记因而有作

【注释】

  1. 天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2. 乾隆七年:指清朝乾隆帝在位的第七年(1742年)。
  3. 游盘山:指游览盘山风景名胜区。
  4. 抚观:指抚摸和观赏古迹。
  5. 今日暇:指现在空闲的时间。
  6. 风光宛似昔年秋:指景色如旧,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秋天。
    【译文】
    四壁虚窗透出朝阳,我在岩石最高处。
    偶尔拈起诗句来游玩,风景宛如往昔秋天。
    泉淙涧底琴声写照,山峰倚天边画景收藏。
    独自抚摸穹碑参悟禅理,转教心恧难以重游。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七年游览天成寺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首句“虚窗四启晓霞流”,描绘了寺庙四壁窗户敞开迎接晨光的景象,旭日东升,霞光透过窗户洒在岩石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的“虚窗”指的是寺庙的门窗,而“晓霞流”则是指太阳初升时的霞光。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第二句“人在层岩最上头”,则是说诗人站在岩石的最高处,俯瞰着整个景区的美丽景色。这句诗中的“层岩”指的是层层叠叠的山石,而“最上头”则是指最高的山峰或石阶。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接下来三联分别描述了诗人游览寺庙周边景色的体验和感受。“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这句诗中的“诗句”指的是游览时吟咏的诗句,而“今日暇”则是指现在的闲暇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满足感。同时,“风光宛似昔年秋”则是指在诗人眼中,眼前的景色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秋天,唤起了他美好的回忆和感慨。
    最后一句“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则是对整个景区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这里的“泉淙涧底”指的是泉水流淌的声音,而“涧底琴音”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形容泉水的声音如同弹奏的琴曲一般悦耳动听。而“峰倚天边画景收”则是指远处的山峰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一般,让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景区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天成寺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