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畏风双髻鬟,偶来登眺辄心闲。
旧题在壁几行绿,晓日横窗一抹殷。
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环。
炼师苦习长生术,谁肯观空出宇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写雾轩叠旧韵”“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思考,逐句翻译诗句,并写出自己赏析诗句的理由。此诗首联“高不畏风双髻鬟,偶来登眺辄心闲。”大意是:不怕风吹的高高的发髻,偶尔登上高楼眺望时心情就变得十分轻松。这两句是说诗人的居所地势很高,不怕风吹。诗人登上高楼,俯瞰四周。在高处放眼远望,心情就会特别舒畅。诗人站在高处看风景,他的心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诗人的居处地势极高,视野开阔,登楼眺望可以一览众山小,诗人登上高楼,俯瞰四周,在高处放眼远望,心情就会特别舒畅。
第二联“旧题在壁几行绿,晓日横窗一抹殷。”大意是:墙上有我写的字,几行新绿;早晨的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墙上,形成一条长长的影子。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特点。上句写诗人的居室中墙壁上挂满了他的题字,下句写早晨的阳光照射在他的居室中。诗人的居处地势较高,所以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墙上,形成一道长长的影子。
第三联“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环。”大意是:松树苍老,就像龙的鳞片一样盘绕在一起;山峰连绵不断,就像美人的螺黛色一样。这两句写景。上句写松树苍老的样子,下句写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诗人的居室前有一片树林,树林里生长着许多松树。山上有松树,山下也有山,山上还有山,山下又有山,山上山下,松树成林,松树苍老的样子,就像龙的鳞片一样盘绕在一起,山上的山峰连绵不断,就像美人的螺黛色一样。
第四联“炼师苦习长生术,谁肯观空出宇寰。”大意是:那些炼丹求仙的人苦苦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谁能跳出这个天地,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呢?这两句议论抒情。上句写那些练丹求仙的人苦苦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下句写这些练丹求仙之人不能跳出这个天地,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诗人生活在唐代,当时社会上流行炼丹求仙之说,一些炼丹家们为求得长生不老之法而刻苦钻研,可是他们却永远也达不到目的,最后只能在这个天地里度过一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
【答案】
示例1:高不畏风双髻鬟,偶来登眺辄心闲。
译文:我居住的地方很高,不怕风吹。有时我登上高楼眺望时心情会特别轻松。
赏析:诗人住在很高的山上,不怕风吹,偶尔登上高楼眺望时心情就变得十分轻松。
示例2:旧题在壁几行绿,晓日横窗一抹殷。
译文:墙上有几幅我写的字,早晨的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墙上形成一道长长的影子。
赏析:诗人的居室中墙壁上挂满了他的题字,早晨的阳光照射在他的居室中。
示例3: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环。
译文:松树苍老,就像龙的鳞片一样盘绕在一起;山峰连绵不断,就像美人的螺黛色一样。
赏析:上句写松树苍老的样子,下句写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诗人的居室前有一片树林,树林里生长着许多松树。山上有松树,山下也有山,山上还有山,山下又有山,山上山下,松树成林,松树苍老的样子,就像龙的鳞片一样盘绕在一起;山上的山峰连绵不断,就像美人的螺黛色一样。
示例4:炼师苦习长生术,谁肯观空出宇寰。
译文:那些炼丹求仙的人苦苦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谁能跳出这个天地,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呢?
赏析:上句写那些练丹求仙的人苦苦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下句写这些练丹求仙之人不能跳出这个天地,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诗人生活在唐代,当时社会上流行炼丹求仙之说,一些炼丹家们为求得长生不老之法而刻苦钻研,可是他们却永远也达不到目的,最后只能在这个天地里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