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净长空月在潭,金莲万斛液波涵。
轮当秋满斯为首,光倍常明会有三。
遮莫仙宫祠太乙,尽教僧舍供瞿昙。
倦游拟学逍遥梦,尚觉虫吟意未甘。

中元夜玩月放荷灯

云净长空月在潭,金莲万斛液波涵。

轮当秋满斯为首,光倍常明会有三。

遮莫仙宫祠太乙,尽教僧舍供瞿昙。

倦游拟学逍遥梦,尚觉虫吟意未甘。

【注释】

  • 中元节:佛教称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是鬼节。民间称为“鬼门关”,故有中元节。此诗应作于宋代,中元节时放荷灯之俗,始于北宋时期。
  • 云净长空月在潭:指天空清澈,月亮高悬在深潭之上。
  • 金莲万斛液波涵:指月光如同金色莲花般洒落下来,映照在水面上。
  • 轮当秋满斯为首:指月亮正好位于秋季,成为夜空的首位。
  • 光倍常明会有三:指月光的亮度倍增,成为夜晚的第三大亮点。
  • 遮莫仙宫祠太乙:即使没有神仙的宫殿,也能供奉祭祀太乙真人(道教尊神之一)。
  • 尽教僧舍供瞿昙:指僧人也会用佛寺里的灯光照亮荷塘,让荷花更加美丽。
  • 倦游拟学逍遥梦:作者厌倦了官场的奔波,渴望像庄子一样超脱世俗,逍遥自在地生活。
  • 尚觉虫吟意未甘:尽管已经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但内心深处仍觉得有所不足,难以完全沉浸在这宁静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感受为主题。首句通过描述云净长空、月亮高挂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氛围。接着以”金莲万斛液波涵”形容月光如金子般灿烂,洒落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图案,令人陶醉。”轮当秋满斯为首”则表明月亮正是秋天的主角,照亮了整个夜空,成为最耀眼的存在。”光倍常明会有三”意味着月光不仅明亮,而且数量众多,成为了夜晚的第三大亮点。

诗人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即便没有神仙的宫殿,人们也能够在民间用灯照亮荷塘,让荷花更加美丽。”倦游拟学逍遥梦,尚觉虫吟意未甘”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尽管大自然的美好让人心生欢喜,但内心深处仍有所不足,无法完全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因此,诗人选择离开喧嚣的官场生活,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自由。

整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