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梧声到枕边,晓看物色又推迁。
但过此日无长夏,可识今朝判半年。
露草蛩音听去爽,风荷珠颗较来圆。
四时潇洒惟金令,若论诗情我亦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六月二十九日立秋
昨夜梧桐叶声声,今晨醒来看到窗外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过了这个节气,就没有长长的夏天了,可以知道今天是秋天。
露水草虫的声音令人感觉清爽,风中荷花的果实圆润饱满。
四时变化只有金秋时节最为潇洒,如果论及作诗的才能我也一样。

注释:

  • 昨夜梧声到枕边:昨夜听到梧桐树的声音。
  • 晓看物色又推迁:清晨起来看到景物都发生了改变。
  • 此日:这个日子。
  • 长夏:漫长的夏季。
  • 可识今朝判半年:可知今天已过了一半年。
  • 爽:清新、爽快。
  • 珠颗:形容荷花上的果实圆润饱满。
  • 金令:指秋季。
  • 若论诗情我亦然:如果要讨论诗歌的情致,我也是这样的人。

译文:
昨夜听到了梧桐树叶的声音,早晨醒来发现窗外景色有了变化。
经过立秋这一天,就不再有漫长的夏天了,可以知道今天是秋天。
听去露水草虫的声音让人感到清爽,风中荷花的果实圆润饱满。
四时中只有金秋时节最为潇洒,如果要讨论诗歌的情致,我也是这样的人。

赏析:
李益的这首《立秋》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观察力。首句“昨夜梧桐叶声声”,以细腻的听觉描写引入主题,为下文的景物变化铺垫。第二句“晓看物色又推迁”,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接下来,诗人通过对露水、草虫、荷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韵味和美感。最后两句“四时潇洒惟金令,若论诗情我亦然”,则是诗人对于四季变换中的独特审美和情感体验的总结和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