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畿南人送雁,今年塞北雁迎人。
因知此地寒常早,却比他秋景倍新。
唳月有情惊客枕,冲烟无意恋霜津。
衡阳故国三千里,底事劳劳来往频。

《雁》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述大雁的迁徙,反映了诗人对故土、人生以及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

  1. 去岁畿南人送雁:这里的“畿南”指的是北京以南的区域,即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诗人提到人们送走大雁,表达了人们对大雁迁徙的深深关注与喜爱。大雁作为候鸟,每年秋季都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而春季则返回北方。这种规律性的迁徙行为,使得人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

  2. 今年塞北雁迎人:塞北是指中国北部边境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等。这里,诗人用“迎人”来形容大雁归来的情景,既描绘了大雁回归的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期盼。塞北的冬天寒冷而漫长,而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则是大雁归来的重要动力。因此,“迎人”这一动作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温暖与希望的向往。

  3. 因知此地寒常早:这句中的“寒常早”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冬天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更冷。这既是对地理位置的具体描写,也是对气候特征的总结。诗人通过对这种特殊气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气候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联系。

  4. 却比他秋景倍新:“却”字在这里表示转折,意味着虽然这个地方的秋天景色已经美丽,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风景更加独特和新鲜。这里的“倍新”意味着这里的秋天景观不仅美丽而且新奇。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家乡独特魅力的表达。

  5. 唳月有情惊客枕:这句中的“唳月”指的是秋天夜晚的月亮发出的声音。当这个声音响起时,它仿佛在向诗人诉说某种情感或消息。这种情感触动了诗人的思绪,使他的睡梦被惊醒。这里的“惊客枕”表明这种觉醒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甚至影响了诗人的睡眠。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6. 冲烟无意恋霜津:这里的“冲烟”形容大雁在飞行中遇到烟雾时的情景,而“恋霜津”则表达了大雁在经过霜降后的河流时,不愿离开的情感。这里的“无意”强调了大雁对家乡的依恋和对自然的顺应。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7. 衡阳故国三千里:衡阳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赞美衡阳的诗篇,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里,“故国”指的是诗人的家乡,“三千里”则夸张地表达了家乡距离的遥远。这种距离感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距离,使得诗人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和复杂。

  8. 底事劳劳来往频:这里的“劳劳”表达了频繁往返的辛苦与不易。诗人通过反复的迁徙之旅,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不舍。这种频繁的往来不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挚而深沉的。

《雁》这首诗通过对大雁迁徙的观察和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无尽眷恋与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