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南国恨何穷,别绪离情满碧空。
未必猖狂如浪子,每看摇落让雄风。
下帷雅称观周易,缚帚应须命越童。
不似武陵源畔树,糁波馀得一溪红。

【注释】

南国:指江南地区。别绪离情:别离的思绪、感情。猖狂:轻浮放荡。摇落:草木凋零,比喻世事变幻。下帷:放下车帷,表示不问政事。雅称:高雅的称呼。观:读为“官”,指管理。越童:越地儿童,这里借指越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曰:“狡兔死,良弓藏。本未归,所欲莫深。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一也。”缚帚应须命越童:用越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武陵:地名,在今湖南。源畔树:《世说新语·文学》记载:陶公(渊)少时作《五经》,常耽着其中的《易》。有顷,日食,使门人各作《易》算处,遂得烧石灰火。公试以问孔文举,答曰:“君天才高逸,学优才赡,何必固穷?”公曰:“为我著解注及卦评。”文举即于灰中写《周易》《评卦》,掷着灰中。公看毕,掷令回,令更作。文举又作,讫无错误,复掷着灰中。文举遂命烧尽。公于是下笔成章,文彩纷披,获得三万余言。

【赏析】

《柳絮五首》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的第五首。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邃,既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和命运的感慨,又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第一句“春回南国恨何穷”,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象。然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作者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哀怨,仿佛所有的怨恨都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深沉。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与作者内心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二句“别绪离情满碧空”,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这里,“别绪离情”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是指人生中的种种离别和思念之情。这些情感如同浓雾一样弥漫在整个天空之中,使得整个天空都变得模糊不清。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离别和思念之情放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未必猖狂如浪子”,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猖狂”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放纵、无所顾忌。然而,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它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里的“猖狂”并非真的指人的无拘无束或放荡不羁,而是形容那些看似潇洒自如、不羁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无奈和悲哀。这种无奈和悲哀来自于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第四句“每看摇落让雄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在这里,“摇落”一词通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代表着事物的衰败和凋零。然而,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它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里的“摇落”并非真的指秋天的自然现象,而是形容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的人。这些人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和辉煌的成就,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这种无奈和困境使得他们只能选择低头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再试图挣脱束缚和摆脱困境。

最后一句“观周易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观周易”并不是真的指研究《易经》这部典籍的意思,而是指作者通过观察《易经》中的哲理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同时,“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观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后两句“下帷雅称观周易,缚帚应须命越童”,则是对整首诗的补充和展开。在这里,“下帷雅称”指的是古代学者在书房中静坐读书或讨论学问的情景;“缚帚”则是一种扫地的工具,用来清扫道路或庭院。这里的“应须命越童”则是指需要越地的儿童来帮忙完成这项任务。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闷,以及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