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萧疏晓气寒,金风过处草声乾。
天高云影留微缕,水落沙纹作浅澜。
雁字写残青汉迥,马声嘶断绿皋宽。
分明去岁边关景,只少枫黄与槲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中“分明去岁边关景,只少枫黄与槲丹”这两句,这是全诗的点睛之句,它不仅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也使整首诗达到了意境的高远,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戍边士兵的思念之情。“明点”一词,既表明了这种感情的来源,也暗示了这种感情的性质——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答案】

译文:林野萧疏晓气寒,金风过处草声乾。天高云影留微缕,水落沙纹作浅澜。雁字写残青汉迥,马声嘶断绿皋宽。分明去岁边关景,只少枫黄与槲丹。注释:林野萧疏,早晨天气寒冷。金风(秋风)吹过,使草丛发出声响。秋日的阳光高照大地,天空的浮云飘荡不定。秋天的水落沙平,波纹细如游丝。雁群向南飞去,留下一行行大雁的行列在北方的天空。远处山冈上的马叫声,断断续续地传来。那分明是去年秋天的景象,可惜今年秋天缺少了枫叶和槲树的叶子。赏析:此诗描绘了边塞秋晨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思念之情。全诗紧扣“边关景”这一主旨,从多个角度着笔。首二句描写边塞秋晨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气氛;后三句则通过写雁南飞和马鸣远去,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的感情,同时,诗人又以“枫黄”“槲丹”暗合边关景象,使诗的主题得到深化,并使整首诗达到了意境的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