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露兴悲候,春风启跸初。
宁称行岁例,业已隔年馀。
植柳高笼路,来牟茁映舆。
西瞻云巘迥,切切渺愁予。
仲春启跸恭谒泰陵
春露兴悲候,春风启跸初。
宁称行岁例,业已隔年馀。
植柳高笼路,来牟茁映舆。
西瞻云巘迥,切切渺愁予。
注释:仲春时节,皇帝出行时恭敬地参拜泰陵。清晨的露水使万物都感到了悲伤,但春风已经吹开了道路。这和过去每年春季都要到陵墓祭拜的传统礼节并不相符,今年的祭祀已经推迟了一年多。路边的柳树高大茂密,就像为皇帝的道路设置的高篱笆一样,那些刚长出来的嫩芽映照在马车上,景色非常美好。向西望去,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显得十分壮观,让人感到忧愁和孤独。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郊游》。全诗描写了作者随皇帝出城郊外游玩的情景。首联写皇帝出游时的盛况,“春露”与“春风”两个意象的对比,既写出了春天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也暗示了皇帝的出行与往年的不同——往年春天皇帝都会去拜谒泰陵,而今年却是第一次,所以有“宁称行岁例,业已隔年馀”的感慨。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这次外出的特殊情况——皇帝这次出行是为了参加郊游而不是去拜谒陵墓。“植柳高笼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皇帝所驾马车周围环境的美好,而“来牟茁映舆”则暗喻了皇帝此次外出的目的——游览欣赏自然风光。颈联通过描写“柳”、“来”等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不安。尾联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尽管皇帝这次外出是为了游览,但仍然让人感到忧愁和孤独。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