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不让节,满树粟霏黄。
标出正中色,散为真静香。
种来应月窟,根徙自江乡。
塞苑扬猗处,宁知道路长。
桂
好花不让节,满树粟霏黄。
标出正中色,散为真静香。
种来应月窟,根徙自江乡。
塞苑扬猗处,宁知道我路长。
注释:
桂:桂花。
桂:桂花。
标出正中色:指桂花的颜色纯正如玉。
散为真静香:桂花散发的香气清新宜人。
种来应月窟:指桂花被种植在月亮之下。
根徙自江乡:指桂花的根部从长江之畔移植而来。
塞苑扬猗处:指桂花盛开时,在边塞的苑囿里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诗中的名篇《咏桂》。诗人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好花不让节”,意思是说桂花并不因为自己的美丽而不与其他花朵争艳。这里用“节”字,既形容了桂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它与其他花朵的平等地位。
次句“满树粟霏黄”,描绘了桂花盛开时的盛况。这里的“粟霏黄”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黄色花瓣,如同细碎的小米般纷飞飘散。
第三句“标出正中色”,进一步赞美了桂花的颜色纯正如玉。这句通过“标出”和“正中”两个词语,强调了桂花颜色的纯正和高雅。
第四句“散为真静香”,则赞美了桂花散发的香气。这里的“真静”二字,既形容了桂花散发的香气清雅宜人,又暗示了这种香气的持久和深远。
最后两句“种来应月窟,根徙自江乡”,则是对桂花生长环境的描写。这里的“月窟”指的是月光照耀的地方,而“江乡”则是指长江沿岸。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暗示了桂花的生长环境和地理位置。
尾联“塞苑扬猗处,宁知道我路长”,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之情。这里的“塞苑扬猗处”指的是边塞的园林里,那些盛开着桂花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示自己虽然知道路途遥远,但仍然想要追随那些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咏物诗中的佳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清香,通过对桂花生长环境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