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谷依太行,云林寺每藏。
言旋自东竺,津逮是嵩阳。
双树净无我,三乘乐且常。
松门跋予马,衣袂尚馀香。
【注释】
盘谷:山名。在河南省修武县西北。太行:即太行山。
云林寺:古寺名。在河南修武西北盘谷中。每藏:每,常常。藏,藏身。
言旋:说转,即回。自:从。东竺:佛教语,指印度,泛指佛教。
津逮:亦作“津济”。渡口、渡船等的附属建筑。是嵩阳:是,指示。嵩阳,山名,在河南登封县东南。
双树:树木名。
三乘:佛教语,谓上座部、声闻部和大乘部。
乐且常:快乐而且长久。
松门:松树林的门。跋予马:把马系在松门之下。
衣袂:衣服的袖子。尚:还。余香:香气犹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少林寺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少林寺及僧人生活的羡慕之情。
首联“盘谷依太行,云林寺每藏。”写少林寺的地理位置。盘谷依傍着太行山脉,而云林寺则常常隐藏在其中,这既描绘出了少林寺所处的幽静环境,也暗示了这里远离尘嚣、清净无垢的生活态度。
颔联“言旋自东竺,津逮是嵩阳。”则是写作者在云林寺中的所见所感。言旋,即说转,表示回到原处的意思;东竺,佛教语,意指印度,泛指佛教;津逮,亦作“津济”,指渡口、渡船等之附属建筑;嵩阳,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颈联“双树净无我,三乘乐且常。”进一步描绘了云林寺内的宁静景象。这里的“双树”指的是两棵古树,象征着高僧与佛性的融合;“三乘”则是佛教中的上座部、声闻部和大乘部三个分支,代表着佛法的不同境界。这两句诗通过对云林寺内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强调内心修炼、追求自我解脱的思想。
尾联“松门跋予马,衣袂尚余香。”则是作者在离开云林寺时的情景。松门,即松树林的门,这里借指云林寺的入口;予马,即我的马,这里暗指自己;衣袂,即衣服的边缘部分,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衣物。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离开云林寺时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云林寺以及僧人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林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清净无垢的宗教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