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岭得高楼,肩舆每憩游。
念劳薄行赏,虽豫不忘忧。
蓟野轩窗里,吾民衣食谋。
背临章草在,无逸读从头。

【注释】

冠岭:即五台山。

薄行赏:微薄的游览,指游山时所见之景不多。

虽豫:虽然已经预知,表示自己对即将到来的事情有所预感,并不是完全无忧无虑。

蓟野:蓟县的田野。这里泛指冀州一带的田野。

章草:汉末张芝所创,笔势圆转如锥画沙,又谓之“草圣”。

无逸读:即《无逸》篇,《尚书·周书》。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五台山作客时所作。诗写诗人于上山途中,看到沿途景物和百姓生活,以及自己对此的感受而写下的一首诗。全诗以“楼”、“舆”、“劳”、“忧”、“田”、“民”等字为线索,把游山所见、所感、所思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首联“冠岭得高楼,肩舆每憩游”,写诗人登上五台山后所看到的景色。诗人登上五台山之后,看到山上有高楼可以休息,于是便乘坐肩舆(轿子)游览山中风景。这里的“楼”指的是山上的亭台楼榭,是供人休息游玩的地方;“舆”是轿子,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山过程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和他所体验到的生活乐趣。

颔联“念劳薄行赏,虽豫不忘忧”,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慨。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沿途的美景,心中感到非常高兴,但当他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却不免有些忧郁和不安。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颈联“蓟野轩窗里,吾民衣食谋”,是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观察。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冀州一带的田野风光,那里的农民正辛勤地耕作,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担忧。

尾联“背临章草在,无逸读从头”,是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赞美。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章草这种书法艺术形式,不禁赞叹不已。他回忆起自己在少年时期学习书法的情景,那时他曾经专心致志地练习过章草,如今虽然已经忘记了当初的记忆,但却仍然能够重新欣赏到章草的优美之处。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赞赏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