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后节常早,秋前报立秋。
金行先十日,火德已西流。
风至顿含爽,云徂不欲留。
晚荞全种未,愁过冀消愁。
【解析】
此诗为“七绝”,全诗四联,前二联写秋令已至;后二联写秋风、晚荞。
第一联:“闰后节常早”:立秋在农历七月中,但因节气是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所以,立秋之后便很快进入秋季,这是由于我国古代历法上的原因。
第二联:“金行先十日,火德已西流”:这两句是说,五行中,“金”主西方,“火”主南方,“金”在西方开始生旺,而“火”在南方已经消退,说明立秋时节正是金气渐盛而火气消退之时。
第三联:“风至顿含爽,云徂不欲留”:这两句是说,随着秋天的来临,秋风也来了,带来了凉爽的风,使人感到舒畅。而当云彩飘走时,又不想留下。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又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四联:“晚荞全种未,愁过冀消愁。”:这两句是说,晚秋时,人们还在种小麦或荞麦等农作物。但此时天气已转冷,农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冬天就要来临了,而冬天又是一年农事活动结束的时候。因此,他们在种植完农作物后,都感到很忧愁。
【答案】
译文:
闰月过后,节气来得早,秋天到来就报立秋。
金行在西方开始旺盛,火德在南方已经消失。
一阵阵秋风送来凉爽,天空万里不留痕迹。
晚秋时还种小麦或荞麦。
赏析:
这首诗写秋令已至,秋风、晚秋的景象及心情,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首联写秋令已至,与夏令不同。颔联写秋风,突出秋凉的特点。颈联写晚秋景色及农民的心情。尾联写晚秋仍种小麦或荞麦。